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 biquge432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第27章太极八卦,气劲光墙(第1/2页)
破晓的晨光撕裂天际云海,为武当金顶镀上一层神圣的金辉。
宋远桥踏着朝露而来,脚步却在崖边倏然凝滞。
“嗡——!”
“嗡~嗡!”
一声声沉闷到极致的爆鸣,在金顶骤然响起。
他抬首望去,只见‘曾阿牛’的身影,沐浴在初升的紫气之中,正演练着拳架。
不同于往日的平静无波。
此刻的他,举手投足间,竟牵引着一种玄奥莫测的律动。
一招一式,不再是单纯的筋骨发力,而是自然而然地裹挟、撕扯着周遭的空气。
每一次拳掌推出,前方的空间都发出一声清晰可闻的沉闷爆鸣,宛若闷雷在空谷中炸响!
仿佛一尊神祇,正以天地为画卷,肆意挥洒着沛然莫御的伟力。
这是……席卷四野,吞吐天地的宗师气象?!
“小友,你........”
宋远桥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,他何其毒辣,一眼就明了,这是冲开了任督二脉。
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震撼,喉头发干,声音嘶哑:“你贯通天地之桥了?”
太快了!
快到荒谬!快到让人绝望!
他才上武当才多久?
满打满算,不过半年光景。
半年,走完了别人,不,走完了整个大明江湖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道路。
现今明面上划分的武道境界:
武道第一境,是为后天!食后天五谷精微,纳天地浑浊之气,内壮脏腑,强健体魄,打下坚实根基……
武道第二境,是为先天!外练筋骨皮膜,坚逾金石;内炼丹田一口气,绵长不绝。锤炼精神,凝聚真气,气行周天……
武道第三境,是为宗师!精气神三者饱满,身强神足,以真气冲开任督二脉,贯通天地之桥!能汲取稀薄的天地元气为己用,一招一式,宛若天地涛涛之势,沛然大力,开山裂石……
大明江湖六十载,能臻至此境者,寥寥无几,屈指可数!
哪一个不是天纵奇才,日复一日,穷尽大半生心血,日复一日,这才堪堪冲开玉枕关,侥幸功成?
便是他宋远桥自己,也是在耄耋之年,气血将衰未衰之际,才拼着一口气冲破任督二脉,勉强贯通了那座天地之桥。
而眼前之人……
“嘶——!这个曾阿牛……”
宋远桥死死盯着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庞,心中震撼莫名:“他,他到底是何来历……?!”
然而,王三丰对于宋远桥山崩海啸般的内心活动,恍若未觉。
他缓缓收敛了周身激荡的气劲,天地间的爆鸣与律动随之平息,一切重归宁静。
而后。
王三丰轻轻摇了摇头,眉头微蹙,脸上流露出的竟不是突破后的欣喜,而是一种近乎挑剔的不满:
“大明武道,汲取天地元气的手段,实在是太粗糙了!”
“呃!”
这一句话,如同一柄无形的重锤,狠狠砸在宋远桥的天灵盖上。
他满腔的震撼、疑问、惊惧,瞬间被这句话砸得粉碎。
只剩下愕然,以及随之涌起的,被冒犯的怒火。
宋远桥的脸色由白转青,最后化作一片铁青。
“哼,大言不惭!”
一声冷哼,蕴含着宗师的尊严与身为前辈的薄怒。
宋远桥拂袖转身,再也不看王三丰一眼,带着一肚子无处发泄的憋闷,径直下山而去。
王三丰无暇顾及宋远桥的离去,他的心神,早已沉浸在更深远的层面。
打破玄关,贯通天地之桥。
这在大明江湖武者眼中,或许已是武道尽头,是一生荣耀的终点。
但对他王三丰而言,这不过是漫长道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临时驿站。
接下来,才是真正的开始。
“大明这真气内力,汲取稀薄的天地元气为己用,一招一式,宛若天地涛涛之势,沛然大力,开山裂石……”
“但是,也是因为尚存天地元气的缘故,这大明武道太注重真气与内力了,对于肉身的打磨远不及后世。换而言之,大明武道,大而不强……”
“而后世武道,因天地绝灵的缘故,着重于肉体的开发……”
“如果能将两者结合……”
王三丰眼神一亮,他要着手熔炼自身武技了。
自接收这座武林之精华,完善‘炁’道功法,再借由‘雷火炼金殿’重塑真炁,他走的本就是一条与此世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如今打通天地之桥,‘炁’道大成,‘精气神’三元鼎足而立,已然稳固。
那么相应的,原先传承自后世国术时代的一切武术招式,就必须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革新。
他要将那些纯粹的杀伐之术,进一步的开发、升华、熔炼,使之能完美承载‘炁’的运转,方能发挥出国术招式之威力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27章太极八卦,气劲光墙(第2/2页)
国术之魂,需配上真武之躯,方能真正绽放其璀璨光华……
他将目光投向了父亲王超的太极拳,及母亲唐紫尘的八卦掌。
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,他早已得其太极、八卦之精义。
太,即大,极,指尽头,极点。物极则变,变则化通。太极,乃动静之机、阴阳之母!
八卦,则在万事万物的简易、变易之纷繁复杂之中寻不易。以变易寻不易,再以不变应万变!
站在两尊武道龙蛇的肩膀之上,他自然能看的更远,得的更多。
他要以太极为里,八卦为表;太极为式,八卦为招。熔炼出一套包罗万象,却又匹配‘炁’道内力的武学经典。
........
武当,金顶。
云海翻腾,仙气缭绕。
王三丰屏气凝神,掌尖微垂,全身肌肉筋骨处于一种半松半紧的柔和状态。
一旁,被宋远桥安排上来,名义上是照料王三丰,实际上是期许王三丰能传其一招半式的宋青书。好奇的望着这名就连父亲都凝重对待,甚至不惜将金顶封闭,供其修炼的神秘青年。
却见这青年虽静立不语,却自有一番渊临岳峙的宗师气度。
王三丰脑海中回忆着父母的一切,神色慢慢趋于平和,心境澄澈如明镜。
双臂自然环抱,仿佛拥抱着天地间的无形之气,随后,双手缓缓推出。
一套太极拳,在他手中行云流水般舒展,没有丝毫刻意,只有一种浑然天成,仿佛这套拳法本就该如此演练。
宋青书虽然年纪尚小,但自幼浸淫武当太极功,对太极之道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。
当他看到王三丰演练太极时,心中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惊异感。
这太极,与他所学的完全不同!
武当太极功追求势大、力沉,气势磅礴浩大,威力无穷!
而眼前这人演练的太极,却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,一招一式,都带着一种云卷云舒般的流畅与自然。
他的动作,不像是习武,更像是人体最自然的舒展与律动,每一次呼吸,每一次摆臂,都仿佛与天地脉搏同步。
舞动间,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。
这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平和,一种极致自然的心境体现。
宋青书望着王三丰的身影,心中震撼莫名。他甚至能想象出,此人此刻从头到脚,每一寸血肉筋骨,定然都处于一种极致的柔和与和谐状态。
那是人体最健康,最巅峰的完美状态。
王三丰并没有强求真‘炁’按照最优方式运转,反而依乎天时,顺其自然。通过太极拳的引导,以身体的运动带动内力,让体内的新生的‘炁’道内力,自然流转。
身体中的‘炁’流转的越来越平和,越来越和谐,仿佛在肉体中打开了一眼泉眼,每时每刻都在滋养他,给他提供不竭的精力。
与寻常武林人士催动、提气内力不同,他的‘炁’道内力更像是身体本身的一部分,无时无刻不在运转,没有所谓的“运功”状态,只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滋养与强大。
太极的圆融无碍,八卦的纷繁变化,在他身上逐一流转。举手投足间,皆是浑厚的拳意自然流淌,与天地相合。
在这种完美和谐的状态下,他的脑海前所未有的清明澄澈,念头转动间,过往修行中的诸多滞涩与疑惑,竟如冰雪消融般豁然开朗。
“阴阳太极,道穷则变……这便是宇宙至理,也是武道至理!”
“天地是一大太极,人身是一小太极,太极本源一体。因执着于大小,执着于心意,才有了内外之分、你我之别。”
“若能放下这颗‘辨别心’,拆掉这堵定内外的围墙,让人这‘小太极’重新融入宇宙的‘大太极’,既无‘人身’之执念,那便是……真正的天地身!”
“天地既无尽,人身岂有尽;尽去诸般相,天人始合一。从此天地自然,一切能量,天雷水火,地风山泽,都可以当做我的补充。”
“这才是‘天地大人身,人身小天地’的终极奥秘!”
当王三丰心灵清明澄澈,了悟一切之间。
他体内的‘炁’自然而然的打破身体界限,透体成罡气,随着王三丰的拳意流淌,在空中画出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圆。
然后在他的招式演化之下,气劲泛起涟漪,以肉眼可见的形成了一道精美绝伦、繁复复杂的太极八卦巨大气墙。
“这.....这......”
宋青书惊骇的揉了揉眼睛,确定不是幻觉后,骇然无比。
只见那面气劲涟漪以太极阴阳为核,内劲在其中螺旋运化,形成圆形气劲场,气场边缘,八股劲力流转变化,暗含八卦,最终形成淡青色的“太极八卦”气劲光墙。
白中有黑,黑中有白,阴阳鱼交尾旋绕。整个“太极八卦”气劲光墙,就那样凭空竖立在王三丰身后。
一眼望去,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深邃道韵,仿佛凝聚了天地间的至理。